沪指创10年新高,A股大涨背后的动力是啥

文|刘远举

近日,A股集体飙涨,三大指数纷纷突破前高,沪指更是刷新近10年新高。8月18日,全部A股的总市值在历史上首次突破了100万亿元。8月19日,截至收盘,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.59万亿,虽然较上个交易日缩量超千亿元,但个股涨多跌少,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。

今年以来,上证指数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、沪深300等重要指数分别上涨11.23%、13.64%、21.69%、7.74%。与此同时,股市的火热,吸引债市期市的资金,三十年期国债期货跌幅达到了1%以上。不少人惊呼:资本市场进入牛市了吗?

数据似乎能印证这一点,成交量连续多日维持在较高水平,显示出市场交投活跃度的显著提升;与此同时,两融余额成功突破并稳定在2万亿元大关以上,标志着投资者信心的明显回暖。此外,新开户数量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,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积极入市。这些关键指标的综合表现,共同有力地印证了当前市场情绪的积极转变,以及增量资金对市场的强劲支撑。

沪指创10年新高,A股大涨背后的动力是啥

8月19日: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

不过,同一个市场现象,不同的态度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。目前,资本市场中,行业内占据支配性地位、业绩优良、成交活跃且红利优厚的大蓝筹,仍未启动。这既可以为当下市场提供狐疑不定的情绪来源,也可以作为权重股估值偏低,未来慢牛可期的乐观情绪来源。

客观地说,当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明显改变。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8%,前值为6.4%,低于5.6%的预期。此外,6月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较大且转为负值,降至3年最低值。PPI、建安投资、购地支出均明显走弱,基建、制造业、服务业下滑幅度较大。

根据海关数据,按美元计,今年7月,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1.7%,降幅比上月扩大5.5个百分点,对我国整体出口增速形成3.3个百分点的下拉作用。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部分中端机电产品承压显著。

一般来说,资本市场的走势与经济基本面、政策、国际政经形势、市场情绪有关,具体到某一家公司,则与盈利、估值相关。但中国的资本市场,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,一直都存在弱相关现象。相反,政策,以及由政策导致的、具有更大不确定性的市场情绪,往往决定着市场走向。

展开全文

2016-2018年,GDP年均增长6.8%,但上证指数从3000点降至2440点;2019—2020年,GDP增速从6%降至2.2%,但上证指数从2440点涨至3473点。

当然,资本市场总是走在前面,是对未来的估价。近期A股市场持续走高,反映出政策与资金合力推动下市场信心的修复与增强。一系列政策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支撑。

今年5月央行全面降准0.5个百分点,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.5%调降至1.4%,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下行。此外,在需求领域,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、以旧换新补贴、育儿补贴政策,都在发力。

8月15日,央行发布《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,明确延续“适度宽松”基调,提出“保持流动性充裕、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”等核心任务。在此预期下,有机构认为,为对冲有效需求不足及外部风险,2025年三季度至四季度可能再降准50BP。这些预期都会推动资本市场的情绪。

而且,从更长周期审视,2022年以来的经济集中调整阶段已接近尾声。A股市场正处于由政策驱动向基本面驱动的转换期。

沪指创10年新高,A股大涨背后的动力是啥

资料图

有观点认为,本轮“慢牛”是宏观政策、资本市场政策、资金结构和科技产业的四重创新趋势的叠加,实质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所孕育的“创新牛”。

这当中,“科特估”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“排头兵”,能提供持续性行情。所谓“科特估”,是指满足战略稀缺性、创新程度高、质地好但估值偏低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等条件的高端装备、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行业,具体包括半导体、大飞机、机床、工业软件、关键基础材料等。

实际数据也可以支持这一点。2024年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5.8%的同比增长。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分产品看,5月份3D打印设备、工业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.0%、35.5%、31.7%。高端制造业正引领中国经济飞速前行。与先进制造业息息相关的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了11.2%。

也应该看到的是,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创新药、国防军工等新技术趋势,意味着新技术提升制造业,进而带来的巨大财富。但是,对于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而言,制造只是开始,而非整个完整的循环。制造—需求—销售—利润—再研发,才是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的循环。

正如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官牟一凌所说:“短期资本市场的表现明显抢跑了基本面,当前全A的PB已经达到1.76,距离历史上抢跑的估值上限2倍PB已经不足10%的收益率空间。从总量看,未来股价继续抢跑基本面的空间开始变得有限,这意味着未来市场对基本面的定价显得越发重要。”

当前,我国正经历从“高速增长”向“高质量发展”的关键转型,在这一过程中,消费驱动与内循环深化,对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具有决定性意义。尤其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,出口受限,做强国内大循环,不仅是抵御风险的战略要求,更是推动科技与高新技术行业实现内生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,并向社会输送财富的核心循环。

从这个角度看,资本市场的全行业繁荣,才能支撑起资本市场的可持续慢牛。那么,不同行业面对的不同的上市门槛,或许和股市的长远繁荣,也息息相关。

评论

精彩评论